一泻百里
yī xiè bǎi lǐ
- 成语解释:
- 见“一泻千里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·韩愈《贞女峡》诗:“悬流轰轰射水府,一泻百里翻云涛。”
- 感情色彩:
- 中性成语
- 成语用法:
-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速度快
- 成语结构:
- 偏正式成语
- 产生年代:
- 古代成语
- 近义词:
- 一泻万里 »、一泻千里 »
词语分开解释
百里 : 1.一百里。谓距离甚远。
2.古时诸侯封地范围。《孟子.万章下》:"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。"后用以称诸侯国。参见"百里之命"。
3.亦谓地小。
4.古时一县所辖之地。因以为县的代称。
5.借指县令。
6.宝剑名。
7.复姓。春秋秦有百里奚。见《孟子.万章上》。
一泻百里是什么意思
见“[[一泻千里]]”。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一泻百里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