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鸣狗盗
jī míng gǒu dào
- 成语解释:
-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;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。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。
- 成语出处:
-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游侠传》:“皆藉王公之势,竞为游侠,鸡鸣狗盗,无不宾礼。”
- 常用程度:
- 常用成语
- 感情色彩:
- 贬义成语
- 成语用法:
- 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- 成语结构:
- 联合式成语
- 产生年代:
- 古代成语
- 成语正音:
- 鸣,不能读作“niǎo”。
- 成语辨形:
- 鸣,不能写作“明”;盗,不能写作“道”或“到”。
- 近义词:
- 旁门左道 »
- 反义词:
- 正人君子 »
- 成语例子:
- 报仇的这桩事,是桩光明磊落,见得天地鬼神的事,何须这等鸡鸣狗盗,遮遮掩掩。(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七回)
- 成语谜语:
- 孟尝君的门客
词语分开解释
鸡鸣 : 1.鸡叫。常指天明之前。
2.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"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"刘孝标注引晋孙盛《晋阳秋》﹕"逖(祖逖)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。年二十四﹐与琨同辟司州主簿﹐情好绸缪﹐共被而寝。中夜闻鸡鸣﹐俱起﹐曰﹕'此非恶声也。'每语世事﹐则中宵起坐﹐相谓曰﹕'若四海鼎沸﹐豪杰共起﹐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。'"事又见《晋书.祖逖传》。后以"鸡鸣"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。
狗盗 : 1.伪装成狗进行偷盗。后泛指窃贼。
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
战国时,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。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,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,才得释放。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,城门紧闭,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,骗开城门,才得脱险逃回齐国(见于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)。后来用‘鸡鸣狗盗’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。
国语辞典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,打算加以杀害。孟尝君的门客,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;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,孟尝君因此而脱难。典出《史记.卷七五.孟尝君传》。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,或指卑微的技能。《汉书.卷九二.游侠传.序》:「繇是列国公子,魏有信陵,赵有平原,齐有孟尝,楚有春申,皆藉王公之势,竞为游侠,鸡鸣狗盗,无不宾礼。」也作「狗盗鸡鸣」。
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鸡鸣狗盗的解释含义,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