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_置之死地而后生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   来源: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置之死地而后生

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
成语解释:
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、只有战死的境地,兵士就会奋勇前进,杀敌取胜。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,就能下决心,取得成功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孙武《孙子 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复句式;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褒义
成语结构:
复句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近义词:
背水一战 »
成语例子:
《北史·刘武传》:“军士去家二千里,后有黄河之难,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。”

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什么意思

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﹐然后方能奋勇战斗﹐取胜得生。语本《孙子.九地》:"投之亡地然后存﹐陷之死地然后生。" 国语辞典

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,势必能拚死向前,求得生存。参见「陷之死地而后生」条。《三国演义.第九五回》:「孙子云:『置之死地而后生。』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,蜀兵岂不死战?以一可当百也。」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