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献可替否的意思_献可替否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   来源: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献可替否

xiàn kě tì fǒu
成语解释:
献:进;替:废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”
感情色彩:
褒义成语
成语用法: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结构:
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近义词:
献可替不
成语例子: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
词语分开解释

献可 : 1.见"献可替否"。

献可替否是什么意思

进献可行者,废去不可行者。谓对君主进谏,劝善规过。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。语出《左传?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”

国语辞典

臣子建议可以施行的方案,废止不可行的。语本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「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」后泛指臣子向君王劝善规过,建议兴革。《后汉书.卷四四.胡广传》:「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」也作「献替可否」。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