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嗜痂成癖的意思_嗜痂成癖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   来源: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嗜痂成癖

shì jiā chéng pǐ
成语解释:
嗜:爱好;痂:疮口表面的硬壳。形容怪癖的嗜好
成语出处:
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邕性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。”
常用程度:
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怪癖的嗜好
成语结构:
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近义词:
嗜痂之癖 »
成语例子:
郭沫若《新陈代谢》:“或说出一番民主的意义出来,那未免近于嗜痂成癖了。”

词语分开解释

嗜痂 : 1.《宋书.刘邕传》:"邕所至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。尝诣孟灵休,灵休先患灸疮,疮痂落床上,因取食之。灵休大惊。答曰:'性之所嗜。'"后因称怪僻的嗜好为"嗜痂"。
成癖 : 1.腹中积水成块。 2.成为癖好。

嗜痂成癖是什么意思

嗜:爱好。痂:疮口或伤口表面凝结的硬壳。比喻爱好怪诞的事物已成为一种癖好。也说“嗜痂之癖”

语出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穆之孙邕性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。”

国语辞典

形容人爱好特殊的事物已成一种癖好。参见「嗜痂之癖」条。

嗜痂成癖的网络解释

传说古代东莞人刘邕有吃人身上的疮疤痂的爱好,他觉得吃起来像吃鳆鱼一样的味道。有一次他去拜访孟灵休。孟灵休先患炙疮,疮痂落在床,刘邕拿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,吓得孟灵休立即劝阻他不要这样。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