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劝百讽一的意思_劝百讽一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   来源: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劝百讽一

quàn bǎi fěng yī
成语解释:
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。意在使人警戒,但结果却适得其反。
成语出处: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讽一,犹驰骋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,不已亏乎?”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;指方法不对头
成语结构:
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近义词:
讽一劝百 »
成语例子:
梁启超《译印政治小说序》:“视庄言危论,往往有过,殆未可以劝百讽一而轻薄之也。”

劝百讽一是什么意思

《汉书.司马相如传赞》:"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风一,犹骋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,不已戏乎!"颜师古注:"奢靡之辞多,而节俭之言蛔]。"言相如之赋虽意在讽谏,但终因奢靡之辞多而掩其意。后以"劝尪堣@"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,但结果却适得其反。 国语辞典

司马相如作赋讽谏汉武帝,但过于讲究文章的辞汇,雕琢铺陈,结果适得其反。语本《汉书.卷五七.司马相如传下.赞曰》:「扬雄以为靡丽之赋,劝百而风一,犹骋郑卫之声,曲终而奏雅,不已戏乎!」指文章意在讽戒,却因过于铺陈修饰,则而适得其反。南朝梁.萧统〈陶渊明集序〉:「白璧微瑕者,惟在闲情一赋。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,卒无讽谏,何必摇其笔端,惜哉,亡是可也。」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