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既来之,则安之的意思_既来之,则安之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   来源: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既来之,则安之

jì lái zhī,zé ān zhī
成语解释:
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,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。后指既然来了,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孟轲《论语 季氏》:“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复句式;作状语;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
成语结构:
复句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
则,不能读作“zhé”。
成语辨形:
既,不能写作“即”。
近义词:
随遇而安 »
反义词:
来无影,去无踪 »
成语例子:
但既来之,则安之,姑且住下再说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0二回)

既来之,则安之是什么意思

既已来此,那就随安于此

他果然既来之,则安之,我也只得因居之安,则资之深。——《儿女英雄传》

国语辞典

本指安抚远方来的人,使其安居乐业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「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」后指既然已经来了,就且安下心来。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.第二本.第二折》:「(末云)?『既来之,则安之。』请书房内说话。」

既来之,则安之的网络解释

既来之,则安之是中国俗语,选自《论语·季氏》。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,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。后指被误读为既然来了,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。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