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宵衣旰食的意思_宵衣旰食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   来源: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宵衣旰食

xiāo yī gàn shí
成语解释:
天不亮就穿衣起来;很晚了才吃饭。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;后泛指勤奋刻苦;从早到晚不懈怠。
成语出处:
唐 陆贽《兴元论解姜公辅状》:“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,宵衣旰食之辰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,用于书面语
成语结构:
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
食,不能读作“sí”;旰,不能读作“hàn”。
成语辨形:
宵,不能写作“肖”。
近义词:
夙夜不懈 »、握发吐哺 »、日理万机 »
反义词:
醉生梦死 »、游手好闲 »、得过且过 »
成语例子:
若夫任贤惕厉,宵衣旰食,宜黜左右之纤佞,进股肱之大臣。(《旧唐书 刘蕡传》)

词语分开解释

宵衣 : 1.天不亮就穿衣起身。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。 2.黑色的丝服。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。宵,通"绡"。
旰食 : 1.晩食。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。 2.泛指勤于政事。

宵衣旰食是什么意思

天不亮就穿衣起床,天晚了才吃饭,形容工作繁忙而勤勉

宵衣旰食,忧六宫之未安;寒心销志,惧一物之失所。——唐· 李世民《命皇太子监国诏》

国语辞典

天未明就披衣起床,日暮才进食。形容勤于政事。《旧唐书.卷一九○.文苑传下.刘蕡传》:「任贤惕厉,宵衣旰食。」唐.陆贽〈兴元论解姜公辅状〉:「矧又时运方屯,物情犹郁,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,宵衣旰食之辰。」也作「旰食宵衣」、「昃食宵衣」。近废寝忘餐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