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不绝如缕的意思_不绝如缕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   来源: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不绝如缕

bù jué rú lǚ
成语解释:
绝:断;缕:细线。似断未断;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。比喻情势危急。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;也形容声音微弱;但未中断。原作“不绝若线”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馀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声音、书信、情绪等
成语结构:
补充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成语正音:
缕,不能读作“lóu”。
成语辨形:
绝,不能写作“决”。
近义词:
危如累卵 »、岌岌可危 »
反义词:
牢不可破 »、安如泰山 »
成语例子:
音乐会上,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。
成语谜语:
春蚕到死丝方尽

不绝如缕是什么意思

象用一根细线连着,形容极其危急。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

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,歌声还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——《歌声》

国语辞典

仅有一线连系未断。比喻局势危急。唐.柳宗元〈寄许京兆孟容书〉:「茕茕孑立,未有子息。荒隅中少士人女子,无与为婚,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,以是嗣续之重,不绝如缕。」也作「不绝如线」、「不绝若线」。

比喻声音细微悠长,似断非断。宋.苏轼〈赤壁赋〉:「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」

图说天下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