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期,齐国孟尝君出使楚国,楚王送他珍贵的象床,负责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说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,希望能劝止这项差使。公孙戍说动孟尝君不接受这件宝物。孟尝君见他出门时趾高气扬的样子觉得奇怪,原来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宝剑。
趾高气扬典故出处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趾高气扬的意思
趾:脚趾。走路时脚抬得很高,神气十足。形容骄傲自满,得意忘形的样子。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